神农架林区融媒体中心(记者房泽洋 陈东东)10月25日,第六届“神农架杯”观鸟活动正式拉开帷幕。首日比赛中,56支参赛队伍带着对鸟类观测的热忱整装出发,沿着既定观鸟路线深入神农架腹地,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开启了一场与自然的对话。
在木鱼——红坪赛区的山林间、溪流旁,来自中国台湾省高雄野鸟学会的“湾湾队”与山西省沁源县观鸟协会的“褐马鸡之乡队”始终同行。他们的身影不时停驻在清澈的小溪边,举起设备记录鸟类灵动的瞬间;又时常步入田间地头,在作物与草木的掩映中仔细搜寻鸟的踪迹,期间伴随着轻声的交流与分享。“这是蓝鵐的雌鸟,它的公鸟是很漂亮的。”现场传来队员们对鸟类特征的细致讲解,字句间充满对观测对象的喜爱与专业。
“目前统计到了30多种鸟种,数量大概有六十几只。”“湾湾队”成员施伯翰分享着首日的观测成果,话语中难掩惊喜,“神农架有很多种鸟是我们台湾看不到的,比如刚刚看到的蓝鵐,还有我在河边发现的一种鸟,台湾叫‘铅色水鸫’,大陆这边叫做‘红尾水鸲’,虽然鸟的名字会有点不一样,但能在这里见到独特的鸟类,特别有收获。而且这里的自然环境真的很不错,植被茂密、水质清澈,为鸟类提供了很好的栖息空间。”
施伯翰的讲述,不仅展现了神农架鸟类资源的独特性,更无意间勾勒出两岸在生物观测领域的细微联结——即便对同一种鸟类的命名存在差异,却不妨碍双方因共同的观鸟爱好而产生共鸣。
同样收获颇丰的还有“褐马鸡之乡队”成员赵红兵。谈及首日观鸟体验,他对神农架的生态环境赞不绝口:“经过今天一天的观鸟,记录到了褐河乌、棕头鸦雀等30多种鸟。神农架是我最喜欢观鸟的地方,这里生态环境非常好,山清水秀,无论是海拔较高的神农顶,还是海拔较低的区域,不同的生境下都有不同的鸟类分布。”
随着首日比赛落下帷幕,参赛队伍们已积累了宝贵的观测经验。未来几日,他们将继续深入神农架的各个赛区,探索更多鸟类的奥秘。
审核:胡鑫 喻玲 编辑:陈娇丽
附件: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相关链接
欢迎关注神农架政府网官方微信 “神农架发布”“神农架新闻”和“云上神农架APP”。
① 打开微信——发现——扫一扫,扫描左侧“神农架发布”或“神农架新闻”微信二维码关注。
② 打开软件扫一扫,扫描左侧“云上神农架”二维码下载安装APP。